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 PBL)是一種透過學生主動參與與真實世界相關、對個人有意義的專題,並從過程中獲取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方式。
與以往的教學模式項比,PBL 專題式學習更著重在讓孩子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者,轉變為積極主動、找出問題、各種可能性及解決方法的終身學習者,對於孩子長遠的成長,乃至於培養未來職場能力都具有更重要意義及影響。
PBL 專題式學習的設計重點
相對傳統教育, PBL 專題式學習在目標設定、課程主題等多樣項目上,都有極大的不同,以下我們各別來介紹其中的差異,以及現實世界的實際案例。
課程目標|解決真實世界問題
傳統教育在學習目標上,通常以「能夠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或是「記憶更多知識」為主,相比之下,PBL 專題式學習則將重點放在「核心素養能力的發展」上,而為達到此目標,學校會提供對應於真實世界的問題或挑戰,讓孩子或學生進一步去思考如何應對。
多元主題|三有主題的挑選
在專題主題的選擇上,會考量是否具備「有意義」、「有趣」、「有挑戰性」三個元素,來勾起孩子學生的好奇心及動機,再透過結合生活應用,讓學習場域可以不僅被侷限在書本當中。
其他實際的執行案例包含有:
- 水資源保護專題:紐約 EL Educatoin 組織,在專題中帶領國中學生思考如何避免化學物的滲透,並找出更好的方法維護當地水資源品質。(原影片連結)
- 住宅設計專題:在美國聖荷西州的 Katherine Smith 小學裡,老師以「住宅設計」為專題,帶領國小 3 年級的孩子設計住宅空間,從透過 MineCraft 遊玩,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建設自己喜歡的房屋,到實際展示建築設計圖,讓孩子了解全屋的整個結構。(原影片連結)
分組交流|促成多元協作力
在進行分組時,會透過了解孩子的興趣、能力性向及個性,將孩子分成多元互補的小組,透過差異來凝聚不同的觀點,促進更多創新點子的發想,也從中訓練孩子溝通和協作的能力。
教師角色|引導與顧問
在 PBL 專題式學習法當中,老師也不再是以往單純「給予答案」的角色,而是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輔導顧問」,去引導孩子思考、討論問題,自行去找到答案,讓孩子不會受限於唯一標準答案的追求,並從中挖掘出更多種答案。
PBL 專題式學習的評量方法
在PBL專題式學習中,評量學生成果的方式和標準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過程評估:
過程評估著重於學生在專題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例如合作、研究、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接續以各個項目來評估學生的過程表現:
- 觀察與紀錄:教師在小組活動中觀察學生的互動、貢獻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記錄下來作為評估的依據。
- 反思與自評: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並評估自己在專題學習過程中的成長和挑戰。
- 同儕評估:讓學生互相評價,分享彼此的觀察和建議,以提高團隊協作的效果。
2. 成果評估:
成果評估著重於學生專題學習的最終產品或解決方案。以下是一些實際常用的評量方法:
- 報告與展示:評估學生提交的書面報告、海報、簡報或其他形式的展示,檢查他們對課題的理解、分析和應用能力。
- 口頭報告:通過口頭報告和問答環節,評估學生的表達、說服和應對挑戰的能力。
- 成果品質:檢查學生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否創新、可行和有效,以及是否充分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
3. 評分標準與量表:
在評估學生的過程和成果時,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種評分標準和量表:
- 評分標準:教師應事先設計清晰的評分標準,明確指出每個評估項目所需的表現水平,例如,合作能力可以分為「積極參與」、「支持同儕」、「主動貢獻」等級別,其他項目包含「定義問題」、「創新性」、「批判性思考」等能力,都是常見被納入評量的項目。
- 量表:使用量表(如 Likert 量表)來量化學生在各評估項目
Likert Scale 李克特量表,是一種用來量化調查問卷中的態度或觀點的研究方法。它通常包含 5 點或 7 點的評分尺度,讓受訪者選擇他們對於某一陳述或問題的同意程度,例如我們常在問卷調查裡看到,由非常滿意、滿意、普通、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的評量形式,即為李克特量表的一種。
PBL 完整教材範例介紹
- 專題主題:設計一個適合 2100 年的現代城市
- 進行方式及課程排程:
- 第一週:學生分組,並讓每組選擇一個現有的城市或自己創造一個新的城市,讓學生調查他們選擇的城市目前的情況和未來可能面臨的氣候變遷問題。
- 第二週:讓學生設計他們選擇的城市在 2100 年時如何因應氣候變遷,並考慮到城市規劃、交通、能源、環境、社會等方面。
- 第三週:讓學生製作他們選擇的城市在 2100 年時的模型或圖像,並撰寫一份報告說明他們的設計理念和目標。
- 第四週:讓每組學生向全班展示他們的專題成果,並回答其他同學或老師提出之問題。
- 成果檢驗形式:模型或圖像展示、書面報告和口頭報告
- 最後評量標準:
- 能夠清楚地定義和分析氣候變遷對城市發展所帶來之挑戰
- 能夠創造性地提出符合需求且可行性高之解決方案
- 能夠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現相關資料
- 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在專題中所學到之知識和技能
- 是否能夠主動地參與並貢獻於團隊合作
PBL 專題式學習的優點及好處
PBL 專題式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優點和效益有以下幾個方面:
- 培養主動學習習慣,建立動機:PBL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解決真實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 提高合作能力:在 PBL 過程中,學生需要組成小組,與不同背景和專業的同學共同解決問題。這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 培養批判性思維:PBL 要求學生分析問題、評估解決方案並做出合理的判斷。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 促進跨學科學習:PBL 鼓勵學生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問題解決過程中,促進跨學科整合和創新。
- 增強自主學習能力:PBL 過程中,學生需要自主查找資料、組織知識和評估解決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
- 適應現實需求:PBL 通常圍繞著現實世界中的問題進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能關注社會需求和現實挑戰,提高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的能力。
- 提高學習成效:研究顯示,相對於傳統教學方法,PBL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和長期記憶,使學生在知識理解、應用和創新方面取得更好的表現。
- 培養自信心和責任感:通過成功解決問題和完成專題,學生能夠建立自信心和責任感,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學術和職業挑戰。
這些實際的 PBL 應用範例可以幫助孩子在不同領域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動力,現今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協助培養孩子在面對未來挑戰時更具彈性和應變能力。身為家長與教育者,我們應該積極支持孩子參與 PBL 活動,引導他們發掘自己的潛能,成為具備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未來領袖。
預約英文/國文(擇一)程度測驗
為孩子取得未來學習規劃書
(原價單科 200 元,線上報名立享 5 折優惠)
延伸閱讀:
5 步驟讓小孩更快樂有效學英文,從國小開始建立高效聽說讀寫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