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家長的我們,總難免會期望自己的孩子會是「獨一無二」,具有各項天賦、語言學習資優的孩童。
然而這些天賦異稟的孩子,在實際的學校、教育環境中,卻反而因為他們的「與眾不同」,而未被正確得理解與引導。
本文中,我們介紹所謂的「資優天賦」是什麼,而我們又可以藉由哪些觀察,來判斷我們的孩子是否具備這些資優天賦。
資優天賦的定義
一般我們會將資優天賦定義為,在一個或多個領域表現出顯著能力和潛力的孩子,更從本質上來看的話,天賦是一種基於大腦的差異,它有助於我們充滿活力和神經多樣性的世界。
這種神經學上的差異意味著,天賦異禀的學生在智力、學業和社交情感方面的發展軌跡與神經系統正常人不同,這些神經性的差異在做資優研究的組織 GRO 中,曾發表過一系列文章「「資優的神經科學」詳細說明。
而這樣的資優天賦也不僅局限於學術成就,更可以囊括藝術、音樂、運動等多個領域。
資優天賦在不同領域中,表現出來的能力面向,大致可以整理出如下內容:
- 學術成就:在數學、科學、語言等學科領域表現出顯著高於同年齡群體的能力。
- 藝術創造力:在繪畫、雕塑、攝影等藝術領域展現出卓越的創造力和技能。
- 音樂能力: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能,包括演奏、作曲、指揮等。
- 運動能力:在某一運動項目上表現出傑出的技巧和成就。
- 領導能力:具有高度的領導潛力,能夠在各種情境中引領他人完成目標。
- 社交能力:擅長與他人建立關係,具有高度的同理心和溝通能力。
- 創新思維:在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考方面展現出非凡的能力。
資優兒童的共同特質
而在實際面,這些資優兒童能在不同的軟、硬能力上,展現出不同程度和面向的能力,例如:
- 高速理解力
快速學習和處理訊息的高級能力,尤其相對他人更能同時接受持續而多項的資訊輸入,也因此這類的孩子,在學習發展上能夠走得很遠,或更深入得鑽研感興趣的領域。
- 對基礎知識的直觀理解
有天賦的孩子對於理想法或概念的理解相當上手,但相對的,他們會難以專注於不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包括重複的工作或死記硬背的任務。
- 複雜性傾向
他們可能會藉由問沒完沒了的「為什麼」問題,來擴充對於事物全貌的理解性,並著迷於其中。
- 對精確性的需求
對細微差別的欣賞以及對思維和表達精確性的需求;他們可能經常用「這取決於……」的方式來回答問題,且容易在多項選擇中,由於缺乏背景資料而苦於做決策。
- 高期望
傾向於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和他人,有時外顯表現會轉換為完美主義或非常明確的正義感。
- 興趣不同
極有天賦的孩子,更可能會尋找年齡較大的孩子或與他們有共同興趣的成年人,或者他們可能會與思維靈活並從事想像力追求的年幼孩子聯繫。
資優兒童的可能困境
儘管這些孩子在某些方面具有傑出的能力,但與周圍環境和同齡者的不同,讓他們也容易遇上一些特殊的困境和挑戰,包含是:
- 高度期望
資優兒童更容易面臨來自家長、老師和社會的高度期望,這可能對他們產生巨大的壓力,讓他們在面對失敗和挫折時感到沮喪。
- 社交困難
資優兒童的智力和興趣可能與同齡人有很大差距,這可能導致他們在與同齡人交往時感到孤立和不被理解。
- 情緒敏感
資優兒童往往具有較高的情感敏感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可能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
- 過度專注
資優兒童可能過於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忽略了其他重要方面的成長和發展,例如運動、社交等。
- 完美主義
資優兒童可能有著高度的自我要求,容易陷入完美主義的陷阱,對自己的表現過於苛刻。
- 未被識別和獲得支持
資優兒童的特殊需求可能未被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和識別,導致他們無法獲得適當的支持和資源。
- 學習困難
資優兒童雖然在某些領域表現出傑出的能力,但他們也可能面臨一些學習困難,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讀寫障礙等。
能提供給孩子的協助
為了更好地支持資優兒童,家長能夠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支持,包括為孩子選擇適合他們水平和興趣的課程、資源,以及特殊教育計劃;同時,鼓勵孩子進行全面的發展也很重要,如運動、藝術和社交等,讓孩子能夠藉此在各個方面取得平衡發展。
長期間,在透過有效傾聽和溝通,主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並設定合理的期望,避免給他們帶來過大的壓力,同時教導孩子應對挫折的技巧和同理心,讓資優孩子能在各方面良好地發展,在未來完整得發揮出他們的潛能。
預約英文/國文(擇一)程度測驗
為孩子取得未來學習規劃書
(原價單科 200 元,線上報名立享 5 折優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