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孩子在學習的路徑上,就容易遇上寫錯字的課題,而在同時學習雙語的狀態下,受到兩種語言在結構、字詞使用方式與語法皆不同的影響下,孩子自然也就更容易遇到寫錯字,或是在表達上會有詞不達意的障礙。
在本文中,我們將延續探討孩子為何會有寫錯字,和詞不達意兩個問題的原因,以及做為家長,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並幫助孩子在雙語學習中克服這一大挑戰。
為何孩子容易寫錯字
我們首先來理解孩子容易寫錯字背後的原因,主要核心點是「語言易混淆」,孩子很有可能混淆不同語言、語法的資訊,導致他們在書寫或說話時,會無意識地將兩種語言混合在一起。
另一點則是「學習進度互相影響」,雙語的學習進度,會導致孩子需要更多時間來掌握學習進度,但在這樣的狀態下,孩子未必有充足的消化、學習時間,進而導致他們在實作時,寫錯字的可能性增加。
孩子詞不達意的原因
如果是談到詞不達意,沒有辦法準確用合適的詞語來進行表達、敘述時,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種狀況:
詞彙量不足
詞彙量是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的核心基礎,一旦孩子的詞彙量不足,他們在表達時就可能無法找到恰當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在雙語學習中,孩子需要掌握兩種語言的詞彙,加倍的資訊對他們來說,會可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案例:
在一次英文作文課上,老師要求學生寫一篇關於他們的寒假旅行經歷的文章。小明想描述他在海邊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時光,但他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表達「玩沙子」這個動作,因此他的文章中無法完整地表達出他的度假經歷。
語言知識不夠扎實
孩子是否具備包含語言結構和語法,此兩種在語言表達中占有一席地位的重要知識,將實際影響表達力,進而導致他們可能無法正確地組織句子,在表達上會有含糊不清或者詞不達意的問題。
案例:
在一次國文課堂上,小華需要用一句話來描述他在雨天撐傘散步的場景。
由於他對句子結構和語法知識掌握不夠,導致他寫下了一句「雨天我撐傘在散步。」這樣的句子,讀者雖然能理解他的意思,但句子的組織和表達方式顯得不夠流暢。
文化差異
每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不同語言之間都可能存在表達方式、成語、俚語等方面的差異。
對於雙語學習的孩子來說,更需要學習去克服這些文化差異,並從中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一旦他們對這些差異不熟悉,就可能會在表達時出現詞不達意的問題。
案例:
小美是一位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孩子,她正在學習中文。
有一次,她想用中文表達「雨過天晴」的意思,於是她直接將英文成語 「After the rain comes the sun”」譯成中文:「雨後來太陽」。
然而,這樣的表達在中文中並不自然,正確的成語應該是「雨過天晴」。
這些案例說明了孩子在雙語學習中可能遇到的詞不達意的問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家長和老師可以提供更多的詞彙學習資源,並著重於教導孩子語言結構和語法知識,並讓孩子多接觸不同語言的文化背景和表達方式。
家長能提供給孩子的協助
在了解到孩子表現背後的可能性問題後,我們來談實作上,我們可以提供給我們的孩子哪些幫助。
▍ 提供多元閱讀材料
讓孩子多接觸不同類型和難度的讀物,這將有助於他們擴展詞彙量,並學習到正確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
▍ 增加寫作練習
勵孩子多寫作,例如撰寫日記、作文等,藉此來應用他們所學到的詞彙和語法知識,再透過家長適時地指導和糾正,來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和提高寫作能力。
▍ 開展口語練習
與孩子進行日常對話或討論,讓他們在實際情境中練習語言運用。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減少詞不達意的狀況。
▍ 定期檢查和評估
家長可以定期檢查孩子的語言學習進度,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幫助。可以通過舉辦家庭辯論會、閱讀分享等活動,評估孩子在語言運用方面的表現。
結論
總之,孩子在雙語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寫錯字和詞不達意的困難。這些問題可能源於詞彙量不足、語法知識不夠扎實或對文化背景的理解不足。透過具體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問題在實際應用中可能會帶來的困擾。
為了協助孩子克服這些挑戰,家長可以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增加寫作和口語練習、引導孩子了解文化背景、教導他們使用詞典和語言學習工具,以及定期檢查和評估孩子的學習進度。
通過這些方法,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提高雙語能力,減少寫錯字和詞不達意的情況,從而更好地適應雙語學習的需求。
預約英文/國文(擇一)程度測驗
為孩子取得未來學習規劃書
(原價單科 200 元,線上報名立享 5 折優惠)
延伸閱讀: